• 索引号: 11370100004188952K/2023-00042 组配分类: 文字解读
  • 成文日期: 2023-04-12 发布日期: 2023-04-12
  • 发布机构: 济南市城乡水务局
  • 标题: 【问答解读】《2023年全市城乡水务工作要点》新闻发布会问答式解读
  • 发文字号:
【问答解读】《2023年全市城乡水务工作要点》新闻发布会问答式解读
信息来源:济南市城乡水务局 浏览次数: 字体:【 分享:

作为享誉世界的“泉城”,规划建设好现代水网是城市发展的重要基础。请问济南市现代水网是如何规划的?建设进度如何?(市城乡水务局党组书记、局长李季孝回答)

答:为贯彻落实国家现代水网建设的工作部署和省有关工作要求,市城乡水务局以2020年为基准年,编制完成了《济南现代水网建设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规划》以骨干河道和重要引调水工程为骨架,以河湖水系连通和灌排渠系为脉络,以重点水库湖泊为节点,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调控为手段,统筹水资源配置、水灾害防治、水生态保护,确定了“三轴四源连多点、五横十纵纳百川”的市级水网总体布局和“南山北水”的城市生态格局,提出了水资源优化配置、防洪减灾体系建设、河湖生态保护治理、泉水保护与管理、水网智慧化建设、推进水网管理现代化六大任务,规划了179项重点建设项目,匡算总投资约970亿元,其中“十四五”期间投资约676.9亿元。截至2022年年底,已完成投资135.8亿元。

2023年,我市共计划实施水资源、供排水、防洪减灾、水环境治理等64项重点水务工程,年度计划完成投资约195亿元。其中,续建项目31项,年度计划投资54.0亿元;新开工项目33项,年度计划投资141亿元。截至3月底,已累计完成投资15.4亿元,较去年同期增加107%。

下步,我们将按照《规划》确定的项目库、时间表,按照“谋划一批、储备一批、实施一批”的工作思路,积极推进未开工项目的前期工作,加快已开工项目安全、质量、进度管理,争取早日建成“系统完备、安全可靠,集约高效、绿色智能,循环通畅、调控有序”的济南现代水网。

2.作为城区北部新增的一个重要水源,太平水库对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的发展意义重大。请问现在相关工作进展如何?(市城乡水务局二级巡视员赵承忠回答)

答:太平水库是济南市现代水网规划建设的重要水源工程和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重大基础设施,水库规划选址位于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北部,规划总库容约1.2亿立方米,供水规模80万立方米/日,主要包括引水工程、水库围坝、泄水涵闸、管理设施和沉沙池复建工程等,估算总投资120余亿元。水库建成后可解决起步区工程性缺水问题,为起步区产业和经济发展提供有力保障;也可为济阳区、商河县供水,提高其供水保障能力,置换、压采地下水,改善水生态环境;还可作为全市的战略储备水源,优化水源空间布局,提高全市的供水保障率。

前期,工程已列入国家《“十四五”水安全保障规划》和《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建设实施方案》,纳入了省、市十四五相关规划和重点工程项目,组建了项目法人,开展了可研报告编制及土地预审、规划选址、压矿地灾、移民安置等审批要件编制工作。

今年以来,按照省、市政府有关工作安排,我局会同项目法人和技术单位,按照平行作业、压茬推进的原则制定了计划时间表,正积极推进工程前期工作。目前,可研阶段的工程地质勘察已完成,工程范围内禁建令省政府已经发布,结合国土空间规划,已基本完成工程占地范围内永久基本农田调整,完成了省市重大项目申报工作,征地移民实物调查工作基本完成,与工程占地有关区对接研究了移民征迁方式和安置方案,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已经通过了省水利厅组织的技术审查,各立项审批要件正加紧编制,计划年底开工建设。

3.我市中心城区雨污合流管网改造和城市内涝治理项目是全国同行业最大的项目,2月9日开工后引发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请问项目主要建设内容是哪些?进展如何?(市城乡水务局党组成员、正处级领导干部杨爱平回答)

答:近年来,我市以小清河环境综合整治攻坚战、创建国家黑臭水体治理示范城市为契机,加快推进污水收集与处理设施建设,不断提升市政排水设施承载力,经过近年来的系统治理,我市城市建成区生活污水已基本实现全收集、全处理,大辛河、全福河、华山湖等已成为广大市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小清河污染治理也入选中央环保督察办“督查整改见成效”典型案例。但受地势影响,市区还存在汛期部分污水溢流、道路积水等问题,与落实黄河重大国家战略要求仍有差距。为此,市委、市政府下定决心实施中心城区雨污合流管网改造和内涝治理项目。

项目总投资272.7亿元,主要建设内容为,实施万灵山、佛慧山、金鸡岭、莲花山等21座山体拦蓄导排工程;对3663公里排水管线进行清淤检测及功能修复,新建、改造市政道路排水管线340公里;改造雨污合流建筑小区3100个,改造建筑小区排水管线1101公里;对腊山河、西泺河、大辛河等37条河道进行防洪能力提升及生态治理,治理河道总长度126.92公里,同步实施中心城区智慧排水系统建设。

该项目投资大、工期紧、任务重,为加快推进项目实施,市政府成立了由市长任组长的济南市城市排水设施提升改造和内涝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印发了项目推进实施方案,市、区发展改革、自然资源、交通运输、园林和林业绿化、生态环境、行政审批、公安等部门加强协作配合,优化工作流程,形成共同推进项目建设的强大合力;中心城区各区政府(管委会)积极主动作为,抓好工程征地拆迁与施工协调,为项目实施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4.2023年中央1号文件,对乡村振兴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请问,市水务局在筑牢乡村振兴的水利基础方面有哪些工作安排?(市城乡水务局二级巡视员朱丹彤回答)

答:近年来,我们不断加大农村供水保障工作力度,全市累计投入约40亿元,实施了贫困村农村饮水安全专项工程、农村饮水安全两年攻坚行动和农村供水提质工程,基本实现了农村供水工程全覆盖,解决了430万农村居民和18万农村学校师生饮水安全问题,全市农村集中供水率和自来水普及率均达到98%以上。

但对照新标准、新要求,我市农村供水保障工作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比如部分村庄仍存在管网老化漏损问题、小型供水工程水量水质保障水平偏低问题以及管理维护不到位等问题。

根据国家和省要求,结合我市实际,下一步,我市农村供水保障工作,将以水质提升为重点,开展以下几方面工作。一是加快推进管网提升改造。按照先急后缓的原则,优先解决老化漏损严重的村内管网,确保2024年前全部完成我市农村老旧管网改造。具备条件的,接入规模化供水工程。确实因为地形地势等原因不能纳入规模化供水的,不搞一刀切,坚持因地制宜,确保单村供水水质达标,24小时不间断供水。二是强化水质保障。开展农村供水水质提升专项行动,规模化供水工程全面配备净化消毒设施设备,小型供水工程配备必要的消毒设备。市县两级卫健、生态环境、水务等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建立完善的水质监测工作体系,不断提升水质保障水平。2025年底,农村供水水质总体水平达到当地县域供水水质水平。三是健全工程管护机制。对农村供水工程实行城乡统筹,县级统管,各区县均成立县级供水公司或供水服务中心,对农村供水工程统一建设、统一管理、统一运维,达到降水损、降成本、降负担,提升运维效率、提升收费便捷度、提升用户满意度“三降三升”目的。

下面,我再回答一下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相关工作。

我市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以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为抓手,以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美丽乡村建设为载体,根据村庄自然禀赋、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人口聚集程度、生态环境敏感程度等因素,坚持因地制宜、因村施策,截至2022年底,全市累计投资38亿元,共完成3075个行政村治理任务,全市行政村治理占比达到58%。

完成生活污水治理的村庄,生活污水乱排乱放、污水横流、坑塘黑臭等现象基本消除,农村水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农民生活质量持续提高,老百姓获得感、幸福感、满意度大幅提升,生态文明理念深入人心。

下一步,我们将全面贯彻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坚持以人为本思想、坚持绿色生态理念,有效衔接村庄规划,分步稳妥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2023年实现长清、平阴、莱芜、钢城、南部山区等黄河流域5区县全域治理,到2025年,全市行政村治理占比达到83%。


2023年全市城乡水务工作要点


  •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