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引号:11370100004188952K/2025-00100公开方式:主动公开
- 发布机构:济南市城乡水务局组配分类:政协委员提案办理
- 发布日期:2025-07-01成文日期:2025-07-01
标题
关于促进我市再生水利用的建议提案者
李广华政协提案领域
城乡建设承办单位
市城乡水务局答复时间
2025-07-01答复内容
尊敬的李广华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促进我市再生水利用”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济南是著名的泉城,也是资源性缺水城市,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不足全国平均水平的1/7。充分利用再生水这一“城市第二水源”,对缓解全市水资源供需矛盾、保障水安全具有重大意义。近年来,济南市以建设国家再生水利用配置试点城市为契机,围绕构建“制度健全、设施完善、监管有力、运营高效”再生水利用格局的工作目标,持续加大再生水利用工作力度。
一、主要工作
(一)强化顶层设计,谋划好再生水利用整体布局
一是市政府出台《济南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济南市再生水利用工作的意见》,明确再生水利用近远期目标和工作任务,提出理顺管理体制、实行专业化运营、探索水权制度、建立奖励机制、完善金融政策等措施,为推进再生水利用工作提供了纲领和指引。
二是经市政府同意,市水务局印发《济南市再生水利用规划(2021-2035年)》,以需求为导向,结合水质净化厂站分布,综合考虑铁路、城市快速路等影响因素,将试点区域划分为9个再生水分区,对每个再生水分区进行再生水供、需分析,制定再生水厂站、管网等设施建设近远期规划,合理确定再生水工程布局、建设内容、投资概算和保障措施。
(二)坚持重点推进,加快再生水利用工程建设
一是成功申报国家再生水利用配置试点城市和国家再生水利用三年行动重点城市。2022年,成功申报国家再生水利用配置试点城市,2024年,入选国家再生水利用三年行动重点城市,成为山东省唯一“双试点”城市。编制了《济南市再生水利用配置试点方案》,谋划了水质净化厂站、再生水输配管网、再生水信息化管理系统等建设项目,逐步构建起全市再生水利用“一张网”格局。
二是加快再生水利用重点工程建设。生态补水方面,已完成全福河、腊山河等河道再生水生态补水工程,完成华山湖再生水生态补水工程,大辛河、张马河、龙脊河、小汉峪沟等河道生态补水再生水利用工程建设已完成主体建设,韩仓河、兴济河等河道再生水补水工程正在积极推进。工业利用方面,光大水务(济南历城)有限公司至黄台电厂建设了专用输水管线、济南中科成水质净化有限公司与济南炼油厂建设了专用输水工程。市政杂用方面,建成槐荫西客站等市政再生水取水站,工业北路、腊山河路等重点道路沿线布设市政再生水取水点;通过西客站再生水利用工程,建成全市首个再生水洗车示范基地。
(三)创新体制机制,提升再生水运营管理水平
一是创新制度建设,探索再生水水权制度。实行再生水水权制度,是加强再生水管理、优化再生水资源配置的有效手段,也是推进再生水资源市场化运作的重要基础。我市华山湖补水工程全部采用华山水质净化厂再生水,通过再生水利用工程水资源论证,取得再生水取水批复,这是我市办理的第一个再生水取水水权,为今后再生水资源利用配置和规范管理提供很好的借鉴。
二是实施奖补激励政策,激发用水单位使用再生水的内生动力。针对用水单位使用再生水积极性不高、再生水设施运行维护缺少资金等问题,我市建立中水设施利用激励制度。按照“先利用、后返还”的原则,在中水设施达标使用、水质水量监测合格、管理制度健全、运行管理台账完善及远程计量、水质在线监测、视频监控设施正常运行的前提下,根据日常监管、考核结果,对中水设施产权管理单位按照实际中水回用量返还污水处理费,切实增强了用水单位使用再生水的意识和主动性。
三是推进再生水专业化运营,提高再生水利用项目运营效能。组建济南城投排水集团有限公司,负责中心城区再生水项目立项、融资投资、工程建设、运营管理,形成设计、施工、运行、维护、监测、销售于一体的独立运营机构,充分提升再生水利用项目运营效能。
二、下一步工作计划
(一)加快再生水利用设施建设进度。按照《济南市再生水利用配置试点实施方案》确定的重点项目和建设计划,加快推进污水处理厂(站)提标改造、再生水输配管网及利用设施等项目建设。到2025年,再生水利用率达到50%以上,60%的城市污水处理厂(站)出水水质达到地表水准Ⅳ类标准。
(二)不断扩大再生水利用途径。将再生水纳入全市水资源统一配置,建立再生水利用奖励政策,推动工业冷却、市政杂用、热网循环等重点领域再生水利用,扩大再生水利用市场。
(三)提升再生水智慧化管理水平。2025年年底前,建成全市再生水智慧化应用系统,完善再生水水量与水质在线监测监控体系,强化再生水生产、输配、利用全过程调度、统计、监测、预警与应急处置,提高再生水运行管理信息化、智慧化水平。
感谢您对济南市城乡水务局的关心与支持,欢迎继续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
济南市城乡水务局
2025年7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