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引号:11370100004188952K/2024-00132公开方式:主动公开
- 发布机构:济南市城乡水务局组配分类:政协委员提案办理
- 发布日期:2024-06-05成文日期:2024-06-05
标题
关于进一步提升济南市大中型灌区建设管理的建议提案者
刘斌政协提案领域
城乡建设承办单位
市城乡水务局答复时间
2024-06-05答复内容
尊敬的刘斌委员:
您好!您提出的《关于进一步提升济南市大中型灌区建设管理的建议》已收悉,我局高度重视,迅速召开专题会议进行了研究与部署,经认真研究,现答复如下:
一、我市灌区基本情况
我市共有大中型灌区 34 处,其中大型灌区 5 处(分别为邢家渡引黄灌区、田山灌区、营子涵引河灌区、胡家岸灌区、雪野水库灌区)、中型灌区 29 处,总设计灌溉面积 387.7 万亩,有效灌溉面积 303.3万亩,灌面年粮食产量 230万吨,占济南市年粮食产量的70%以上。我市基准年灌溉用水量3.56 亿立方米,2023年底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目标值为0.6548,实际达到0.6552。大中型灌区现状骨干工程虽有部分破损,但整体情况较好,水源工程虽不同程度的存在破损、淤积现象,但目前都能正常引供水;干支渠以上大部分区域进行了现代化测流系统的安置,可通过以电折水、水量计量的方式进行灌溉用水量计量。
(一)灌溉水源及灌溉方式
我市灌溉水源主要为黄河水、地表水(河水、库水)和地下水,大部分灌区形成双水源甚或多水源灌溉模式。
1.引黄灌区。黄河水是我市沿黄区县主要灌溉水源,为我市农田灌溉和粮食生产提供了有力支撑。特别是历史上属于盐碱区的济阳区、商河县,黄河水为两个区县每年至少1-2次的饱灌压碱,保障丰产提供了关键水源。我市年度引黄指标5.68亿立方米,其中农业2.38亿立方米,非农业3.30亿立方米。我市引黄灌溉始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目前全市主要有邢家渡、田山、陈孟圈、胡家岸、吴家堡、张辛、沟杨、葛店、大王庙、东风、桑梓店西、外山、龙桥、姜沟、桃园、望口山、柳山头等17处大中型引黄灌区,涉及我市章丘、济阳、商河、平阴、历城、长清、天桥、槐荫、先行区9个区县(功能区),全市引黄灌区有效灌溉面积 221.66万亩,约占全市有效灌溉面积的73%。
2.引河、引库灌区。我市大中型灌区中灌溉水源为引徒骇河水的1个(商河县营子闸灌区)、引水库水源的有雪野水库、钓鱼台水库灌区等16个。
3.小型灌区。大中型灌区范围外的均为小型灌区,济南市小型灌区耕地面积259.72 万亩,现状灌溉面积 183.84 万亩,年粮食总产量约 90 万吨。
(二)灌区建设管理成效显著
2020年以来,我市先后投资26.23亿元,实施了全市引黄灌区农业节水工程、灌区续建配套与提升改造等项目,整治提升骨干渠(管)道1803公里,新建、改建配套建筑物2046座,新建田间泵站、机井2851处,配套计量设施3693台(套),发展节水灌溉面积30万亩,切实改善了全市农田灌排体系工程基础。灌区建设管理规范有序、机构健全。截至目前,13个区县和大中型灌区均已建立农业用水管理信息化平台,实现重要工程设施远程实时监控,计量设施的数据实时传输和统计分析,大大提高了灌溉用水管理工作成效。同时,积极落实维修养护资金,农田水利工程设施运行良好,供水及时均衡,灌溉工作有序、高效。截至5月24日,完成春灌面积229万亩,累计灌溉水量18341.67万立方米。
同时,我市以农业水价综合改革为重要依托,全力强化灌溉用水管理。按照“应改尽改、宜改尽改”的改革目标,我市改革任务已全覆盖,任务面积共 392.5万亩,涉及13个区县。截至目前,13个区县和2处市管灌区(邢家渡灌区和田山灌区)全部完成了改革任务并通过了区(县)、市和省三级验收。自今年起,主要任务是深化改革提升大中型灌区现代化改造,进行数字孪生灌区建设,创建标准化灌区,持续做好精准补贴和节水奖励,巩固改革成果。
二、有关问题及具体措施
(一)关于“黄河来水条件变化引起引水能力不足”问题。受黄河季节性来水不均、小浪底多年的调水调沙影响,河床连续冲刷,主河槽下切严重,黄河同一流量的对应水位下降较大,灌区能够自流引水时长不断减少,泵站提水推高了引水成本,无引黄泵站的引黄闸引水能力严重下降,小流量引水又易造成闸后渠道的淤积,抬高闸后渠底高程,使引水更加困难。比如目前霍家溜引黄闸黄河流量小于800立方米/秒时,自流引水已经存在困难。
对此,我市的应对措施如下:一是对有条件设置闸前提水泵站的引黄闸,允许建设固定式或移动式泵站,保证黄河低流量时能正常引水,使现有灌区更好发挥工程效益,强化灌区农业生产用水保障。二是适时开展引黄闸改造,降低闸底板高程,改善渠首引水条件,强化灌区供水保障能力。
(二)关于“农业水量被挤占”问题。近年来,农业引水指标不足的问题一直制约着我市引黄灌区的发展。例如邢家渡灌区有效灌溉面积93万亩,按照《山东省农业用水定额(DB37/T 3772-2019)》中小麦种植50%灌溉保证率计算,邢家渡灌区全年需水量为2.15亿立方米,引水指标仅为1.29亿立方米,农业引黄指标不足,无法满足灌溉和农业生产用水需求,灌溉用水供需矛盾突出。现状引黄水量分配指标固定,特别是随着我市经济社会高速发展,生活、生产、生态用水需求不断增加,在当前黄河流域环境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节水优先的相关要求下,再加上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快速发展崛起随之而来非农业需水量剧增,粮食生产安全面临巨大挑战,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缺乏弹性指标。
对此,一是积极协调黄河河务部门,充分考虑我市处于黄河下游末端的位置优势,在保障入海流量前提下,适当调增我市引黄指标、或者在原有引黄指标不变的情况下增加生态和非农业用水指标,加强水资源保障能力。二是实行指标多年动态平衡管控,采取用水指标管控时段由每年延长至多年、原有指标基础上额外加增全市动态引黄指标调剂使用,或者将指标根据降雨以及来水情况实行一定比例的动态管控等方式,在来水情况良好、实际需求迫切的情况下,允许超引至水库等拦蓄工程内,加强区域内错峰引蓄和供水能力,切实加强多年或年际内水资源优化配置。
(二)关于“多数大型灌区仍需要提升改造”问题。2020年以来,我市主要实施了引黄灌区农业节水工程,涉及章丘、济阳、商河、平阴、长清、天桥、起步区共7个沿黄区县14处大中型引黄灌区,累计完成投资23.46亿元,治理渠道1724.6公里,新建、改建配套建筑物1458座,配套计量设施3601台(套),新建田间泵站、机井2851处,信息化工程8处,以上工程在2022-2023年春灌中已陆续投入运行,引黄灌区输水效率得到很大程度的提高,工程效益发挥明显,高效配水到田间效益不断显现,初步实现了灌区骨干工程分水门计量和田间用水单元化计量,基本具备农业用水计量收费基础条件。随着各区县工程运行管护和农业用水计量收费机制的不断建立完善和落实,引黄灌区农业灌溉用水管理水平得到不断提升。
自去年以来,我局已完成两轮国债项目的申报、一轮大型灌区现代化提升改造项目申报与储备、及一轮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现代化改造项目申报与储备工作。截至目前,我市田山灌区与济平干渠连通项目已获批(国债项目),总投资2.9亿元,本项目已于5月底开工建设,计划于2026年11月完工。此外,已通过省水利厅评审获批的储备项目有3个大型灌区(分别是田山、邢家渡灌区总干渠段现代化改造项目和邢家渡一级沉沙池恢复改造项目),及3个中型灌区(分别是张辛、沟杨、锦绣川灌区续建配套与现代化改造项目),其中3个大型灌区项目已由省水利厅报至水利部待批。
(四)关于“灌区信息化建设进展缓慢”问题。水利部自2021年以来启动了第一批数学孪生灌区试点项目,并已取得了聊城市位山灌区等国家级大型灌区先行先试的成功案例,拟在全国范围内逐步推广。截至目前,我市完成了6个大中型灌区现代化改造项目的申报与储备工作,具体实施方案中包含着以数字赋能为硬核的灌区信息化提升,待项目落地并建设完成后,可实现灌区的信息化、智能化和现代化。
三、下步工作计划
灌区的建设管理是维护粮食安全、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决定性因素,是保障农村民生、推动城乡统筹发展的重要基础支撑,下一步,我们将积极对上沟通协调,争取项目和资金,全力推动我市灌区建设与发展。
(一)编发《济南市农田灌溉发展规划》。采取“围绕一个目标,采取两项措施,整治三大分区、统筹四个水资源分区,解决五大问题”的农田灌溉发展思路,在全市形成 “骨干工程现代化改造、小型工程精细化发展、骨干末梢协同发力”的农田灌溉发展布局。
(二)做好工程管护,持续发挥工程效益。落实工程管护主体,加强工程的运行维护和管理工作,持续发挥工程效益。
(三)强化引黄水量管控。加强引黄灌区骨干工程关键断面和重要分水口用水计量,做好灌区骨干输配水工程调度运行,进一步强化引黄指标总量管控。
(四)继续开展灌溉用水效率测算。继续开展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测算分析,及时反映农田灌溉用水效率水平,为下一步节水工作谋划提供数量依据的参照。
感谢您对水务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欢迎您继续对我们的工作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请继续关心并监督我们的工作。
济南市城乡水务局
2024年6月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