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保学会到济南水土科普教育基地开展创建评估考核工作 |
||||||||
|
||||||||
近日,受水利部委托中国水土保持学会组织专家到小清河国家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评估考核水土保持科普教育基地创建工作。 专家组首先考察了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整个园区建设情况。该园区浓缩与汇总了近些年来济南城市水土保持治理经验和科研成果,是集科技示范、科普推广、试验研究及技术交流于一体的现代化示范平台和寓教于乐的课堂。 随后,召开评估会议。会上,科普教育基地申报单位小清河湿地管理处汇报了基地建设及建成后运行管理情况,重点介绍了该园区在突出水土保持科普与宣传方面发挥的积极作用。通过文字介绍、多媒体播放,答题竞猜、游戏互动等多种形式和载体宣传普及水土流失类型、特点、分布、水土保持措施及如何更好保护水土资源等方面的知识。为公众深入了解水土保持原理及其在人类生产生活中的重要性提供重要平台。目前,该园区已成为大学生实践基地、中、小学生教学、游学基地、高等院校及科研机构进行物种多样性研究基地。 自建园以来,平均每年吸纳务工人数2010人;党政参观人数1800人、水利行业参观人数557人、其他行业观摩人数8200人;大中专生实习实践平均每年7批次330人、中小学研学游学等29批次1740人;每年来园休闲观光人数达3万人以上,对水土流失防治和水土保持工作起到了显著的科教宣传作用,发挥了巨大的社会效益。 专家组对小清河湿地科技示范园建设给予充分肯定,指出科技示范园建在济西湿地内,是很好的创建思路,“园园”结合,在各自作用发挥上起到了相互促进、相得益彰的效果。园区位于济南近郊,位置优越,受众面较广,为扩大宣传提供了人气保障。在个别区域分模块建设上,创新特色鲜明的同时也增加了知识传播的趣味性,特别是对中小学生有很大的吸引力,使知识普及更有成效。 专家组在肯定成绩的同时,也提出了一些意见和建议。总的看来,园区建设还有改善和提升的空间。比如增加一些大众容易记住、易于传播的水土保持特色标语,强化知识普及度,提升宣传效果,达到提高大众水保意识的目的。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