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引号: 11370100004188952K/2022-00240 组配分类: 部门计划及总结
  • 成文日期: 2022-01-10 发布日期: 2022-01-10
  • 发布机构: 济南市城乡水务局
  • 标题: 2021年全市城乡水务工作总结
  • 发文字号:
2021年全市城乡水务工作总结
信息来源:济南市城乡水务局 浏览次数: 字体:【 分享:

2021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市水务局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按照“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新时期治水思路,坚持“供、排、蓄、引、治、保、工、管”系统治水,水务基础保障能力不断增强,水务管理规范高效,党风廉政建设持续发力,继续保持全国文明单位称号。现将一年来工作总结如下。

一、强化工作措施,全面完成各项重点任务

一是重点水务工程加快推进。始终把重点项目建设放在工作第一位,白云水库完成主体工程,杨家横水库增容工程全面启动;加快实施玉清湖—鹊华水厂、卧虎山—锦绣川水库、东部水源四库连通工程;积极争取水利部将太平水库列入了国家规划,提高了全市水资源利用和统筹调配能力。全面完成小清河干流综合治理、长平滩区护城堤等重点防洪工程和39座小水库除险加固,治理9处道路积水点,全市水灾害防御能力进一步提升。

二是城乡供水保障能力不断提升。东湖水厂实现正式供水,西关水厂、大桥水厂、临空水厂建设加快推进,临空区应急、齐鲁科创大走廊供水工程基本完工,新增日供水能力20万方;完成老旧小区供水改造工程18处,新改建供水管网58公里;建成36处泉水直饮工程,10万市民实现了泉城人喝泉水的梦想,我市成为全国首个全面推行市民泉水直饮的城市。实施农村饮水提质改造工程,完成103个村供水水质提升。

三是城乡水环境治理成效显著。按照省委“十四五”期间“两个清零、一个提标”的总体部署,科学编制了《济南市城市雨污合流管网改造实施方案》《济南市内涝治理系统化实施方案》《济南市再生水利用规划(2021—2035年)》。其中,雨污分流和内涝治理计划投资303.88亿元,实施雨污分流管网、污水污泥厂站、智慧排水系统等4大类15项重点工程;再生水利用计划投资29.28亿元,实施再生水回用管网和信息系统建设。2021年启动了城市雨污合流管网改造及内涝治理工作,完成雪山、董家污水处理厂建设,完善中科院科创城、党家等片区排水管网,新增污水日处理能力12万吨。持续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治理村总数达到1556个。完成水土保持综合治理项目13个,治理水土流失面积74平方公里。

四是水资源管理规范高效。印发《济南市水资源综合利用中长期规划》《济南市节水典范城市建设方案》等,强化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加强水资源集约节约利用。启动了黄河流域节水典范城市创建,全面完成全市引黄灌区农业节水工程,实现了引黄灌区高效配水到田间,基本具备农业用水计量收费条件;完成2021年度葛店等重点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任务。强化多水源联合调度,开展了玉符河、小清河等生态补源工作,累计调水近4000万方;做好东平湖雨洪资源利用,全年共调水1.4亿方。继续加强济阳区、商河县超采区整治,压采水量1353万立方米。

五是防汛抗旱取得全面胜利。汛前强化责任落实,修订完善防汛预案,全面落实行政、技术、巡查责任人。组织督导组对各区县水利工程备汛、山洪灾害防御、水毁工程修复等进行全面督导检查,建立隐患台账,落实应急度汛措施。汛期,坚持值班值守,共发布汛情预警7次,启动防汛应急响应7次,下达调度指令300余次、处置险情140余次,排除农田涝水68.8万亩,提前转移可能受灾害威胁群众5742人,成功应对12场强降雨和平阴、黄河等汛情、险情。调派专业抢险队驰援郑州抗洪抢险,圆满完成救援任务。累计完成春灌浇灌面积325万亩,为我市夏粮丰收打下坚实基础。

六是泉水保护力度不断加大。坚持依法保泉、精准保泉,引入卫星遥感技术精准监测泉水直接补给区和重点渗漏带;完成城区取水水源专项普查工作,共登记取用水户883个,取水口1080个,进一步加大自备井封停力度,全年共完成178家单位217眼井封停任务;完成趵突泉泉域边界及水力联系研究;泉水水位创历史新高,趵突泉18年持续喷涌2次被中央电视台报道。组织开展泉水普查,系统采录1209处泉水信息,泉城济南成为名副其实的“千泉之城”。编制了《济南市十大泉群名泉景观提升保护规划》,完成10处名泉景观提升工程,提升了泉水周边生态环境。

七是河长制湖长制有名有实。严格河湖长巡河要求,发挥河湖长牵头揽总、协调各方作用,各级河湖长、河管员运用APP巡河41万次,位居全省首位。积极推广河湖管护物业化,引进北京、上海、广州等地大型物业管理公司实行精细化管护,为河湖管护引入新风活水。稳步推进河道有水工程,完成全福河等5条河道生态补水。完成30条市级河湖“一河(湖)一策”修编,加快推进兴济河、绣江河、浪溪河等25条美丽幸福河湖的规划建设。

八是依法行政能力不断提升。严格规范水行政执法,落实“八看八审”全过程审查,采取“一案过五关”的联审模式,审查水行政处罚案件58件,水行政执法法制审核质量进一步提升。与省市黄河部门建立了四项机制推进黄河流域与区域水行政执法联动。建立深入推进水务行业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水务工程建设和水务工程管理的社会环境有了根本性的好转。持续优化供水营商环境,首创“快速接水法”,构建“全生命周期”供水营商环境体系,“获得用水用气”指标全省第1名,入围全国标杆城市。

九是水务行业管理不断强化。深入开展水务安全生产专项整治等行动,全年共开展了7轮安全生产巡查督导,发现隐患1000多个,并督促有关单位整改完成。完成水利工程建设项目招投标监管试点城市建设任务。推动用水资源市场化交易试点工作,完成我市第一批水权交易试点。推进水资源税改革试点,开展取水单位水量核定工作,推进水资源税远程在线监控管理改革。开展违法取水有奖举报、建筑工地基坑排水、水资源及节水管理专项执法等系列行动,共组织各类巡查800余次,出动执法人员2000余人次,对700余家企业商户及建设项目工地进行检查。

十是水务科技攻关硕果累累。瞄准“十四五”国家科技部全面实施“长江黄河”科技专项计划,争取多项国家级课题落地济南。稳步推进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水源地和供水安全”等项目研发工作,探索研究新污染物控制关键技术方法。依托国家水专项、省工程水技术研究基地等平台,加强与大院大所合作,开启人才聚集、关键技术突破及核心成果转化的“加速度”,让水质监测科研工作更好地服务全市水务行业高质量发展。

十一是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工作常抓不懈。严格落实减文减会有关要求,文件和会议活动较上年无增加。利用“3.22”世界水日等,大力开展节约用水等宣传活动,倡导低碳办公和绿色节约生活方式,文书、材料双面打印,减少纸质文件发放量,降低办公、生活设备电耗,严格公车管理,落实“光盘行动”,拒绝“舌尖上的浪费”,全面推进节约型机关建设。

二、坚持政治引领,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

一是压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坚决执行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委有关工作要求、市委有关工作安排,严明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以上率下引导党员干部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修订完善落实局领导班子、各基层党组织书记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清单,建立健全党建工作制度,坚持全面从严治党与水务工作同部署、同落实、同监督、同考核。及时调整党员领导干部党建联系点,全面推行党支部评星定级管理,定期召开党建工作会议,分析形势任务,研究改进措施。开展全面从严治党调研,组织党建述职评议、问题整改“回头看”等,推动责任落实落地。 

二是党史学习教育成效突出。今年以来,局党组将党史学习教育作为一项重要政治任务来抓,做到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融合发展。局领导严格履行“一岗双责”,到联系单位带头讲党课,举办了2期党史学习教育专题读书班;汇编《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水务工作重要论述摘编》,拍摄“我和我的党支部”12部;瞄准解决群众身边急难愁盼的水务问题,实施了市民泉水直饮工程、引黄灌区节水工程等,受到社会各界一致好评。各基层党支部积极与省厅机关支部沟通对接,共同开展主题党日、支部共建等活动,丰富了党史学习教育内容,加快了省市一体化发展。

三是干部队伍能力素质不断提升。全年共提拔调整干部178人,聘任各级专技人员186人,选派1名同志赴甘肃临夏州“东西部协作”挂职锻炼,选派3名同志到村任“第一书记”,进一步优化了全局干部队伍结构。圆满完成事业单位深化改革工作,由原来的32个事业单位优化优化整合为8个,进一步激发了事业单位活力。举办了两期全市水务干部综合能力提升培训班、党史学习教育专题读书班等培训,累计参训人员达600多人次,提升了广大干部职工能力素质。5人获评“2020年度全市重点工作表现突出个人”,1人获评“全省脱贫攻坚先进个人”,1人获评“济南市五一劳动奖章”。

四是狠抓意识形态和保密管理。坚持党管意识形态原则不放松,始终把意识形态工作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列入党的建设重要内容,纳入《领导班子成员主体责任清单》,印发《关于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实施意见》。局党组专题学习了上级党委关于意识形态工作的通报精神,集体学习了市委关于意识形态考核办法,将意识形态工作责任细化到支部,分解到岗位,明确到个人,确保了意识形态责任制落到实处。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市委关于保密工作的决策部署,坚持依法治密,定期召开保密工作会议,及时传达上级会议、文件精神;健全保密工作制度,坚持履行领导干部保密工作责任制,组织签订了领导干部保密工作告知书;积极开展信息设备保密管理等各类专项自查,顺利通过市委机要保密局督导检查,全年未发生泄密行为。

三、狠抓党风廉政建设,确保党员干部廉洁从政

一是建立作风建设长效机制。将纪律作风监督检查作为改进作风的一项常态化工作来抓,建立起长效监管机制。年初,出台了年度纪律作风监督检查实施方案和工作方案,成立机关纪律作风监督检查工作组,按照一月一抽查,一季一通报工作制度,对纪律作风监督检查坚持反复抓、抓反复,持之以恒,久久为功,管出习惯,抓出成效。建立评优机制,对表现优秀的处室(单位)授予“清莲水务优秀集体”流动红旗。注重结果运用,将平时表现与综合考评工作相统筹,纳入到《年度城乡水务工作综合考核评价实施意见》中,形成闭环式管理,把制度的笼子扎实扎紧,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成效。

二是强化对党员干部日常监督管理。做好“四风”问题靶向纠治工作,重点对机关、办公会议、公务接待等领域进行了专项检查,推动各单位进一步增强自律意识。抓住清明、“五一”、“十一”等假期重要时间节点,下发通知或微信提醒,对可能发生的违规违纪违法问题进行警示。利用召开会议、座谈、支部活动等各种时机,积极开展廉政谈话100余人次,批评教育4人。按照“严格把关,倒查有据”的原则,对处科级干部出具廉政鉴定意见,坚决防止“带病提拔和评先树优”,今年对17个党支部和121名处科级干部出具了廉政意见。

三是强化重点领域监督。针对水务工程项目多、投资大、风险点多的实际,组织各单位认真梳理风险点100余个,并从制度上进行了全面规范。重点加强对民生领域投入的监管,确保资金安全高效使用,持续深入整治农村供水领域存在的群众身边腐败和不正之风,强化水务工程建设领域农民工工资支付工作的监管;对全市重点工作及区划调整有关事项进行督查督办,先后开展30余次,推动各项决策部署及工作要求、安排落实落地。严格落实工程审计制度,对完成的重点工程项目全部实行验收前的竣工决算,确保工程资金安全、工程安全、干部安全。

2021年,全市水务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对标市委、市政府的要求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期盼还有一定的差距。主要体现在,城乡供水保障能力还需进一步提高,防洪减灾仍存在薄弱环节,水生态环境需进一步提升,水务管理体制机制仍需进一步完善等。2022年是落实“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的一年,我们将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东重要讲话精神和对水务工作重要指示要求,全面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供、排、蓄、引、治、保、工、管”多措并举,着力解决制约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等方面的突出问题,聚力打造节水典范城市,聚力保障城市供水安全,聚力提高水安全保障能力,聚力形成全社会治水强大合力,为打造“五个济南”、建设新时代现代化强省会提供坚实的水务支撑和保障,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济南市城乡水务局    

                                                                           2022年1月10日    


  • 上一篇:
  • 下一篇: